經典案例Classic Case
疑難雜癥
紅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 毛記偉
【摘要】 目的 探討紅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與方法。 對8例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療方法。結果 完全恢復7例,部分恢復1例,有效率100%。結論紅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有顯著的療效。
【關鍵詞】 周圍性面癱;紅茴香注射液;穴位注射法;
周圍性面癱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面肌麻痹,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病因主要為頸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損害。臨床通常表現為急性起病,于數小時或1~2天內達高峰,患者病側面部表情運動喪失,額紋消失,不能皺眉與閉目,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向健側歪斜,講話、哭笑或露齒動作時更加明顯,鼓腮漏氣,發爆破音困難,進食可有口角漏液現象。 我院自2013年11月-2014年3月對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紅茴香穴位注射治療方法,并觀察療效。
1 一般資料
本組8例,男3,女5;年齡38~56歲,平均47歲。病程3天~2周。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肌電圖確診為周圍性面癱,且為首次發病。左側面癱2例,右側6例。
2 治療方法
2.1 穴位注射法
2.1.1 取穴
太陽、陽白、地倉、頰車、翳風、牽正·,合谷(患側)。
2.1.2 藥物
紅茴香注射液。
2.1.3 治法
每次取3~4穴、每穴注射藥液0.5ml,隔日1次。
3 治療結果
3.1 評定方法
參照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供的簡易面神經評定表進行,內容包括觀察額紋、皺眉、閉眼、吹哨、鼓腮、微笑和在示齒、靜止時分別看鼻唇溝、人中等10項,每項滿分3分,面部表情肌運動弱者得2分;稍有運動者得1分;無任何自主運動者得0分。27~30分為優(完全恢復),21~26分為良(部分恢復),<20分為中(稍有恢復),無恢復為差。
3.2 治療結果
完全恢復7例,部分恢復1例,愈顯率87.5%,有效率100%。
4 結論
穴位注射是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產物,它把針刺對穴位的刺激作用、藥物的藥理作用、藥液對穴位的滲透作用結合在一起發揮綜合療效。穴位注射療法具有明顯的優勢:(1)取穴少,患者耐受的痛苦相對小。針刺療法一般每次取穴3~4個,隔日1次,患者忍受的痛苦明顯減少。(2)該療法綜合了針刺、藥物藥理作用、藥液的滲透作用多種刺激。(3)治療效應更持久。該療法通過注射部位藥液慢慢地滲透吸收作用持久,治療效應維持的時間延長,治療效果增強。本院對8例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療。經1~2個療程的治療,完全恢復7例,部分恢復1例,愈顯率87.5%,有效率100%。研究證明穴位注射治療周圍性面癱有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