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案例Classic Case
頸肩部疾病
遼寧省區病案分享
頸椎病
診斷依據
1,病史明確
2,頸肩部疼痛伴頭暈半年,加重半月,
3,脊柱無畸形,生理彎曲存在,頸椎前屈、背伸、活動正常,旋轉活動無受限,頸椎棘突,棘間壓痛(+),相應椎旁壓痛(+),相應脊凸突壓痛(+),間接叩擊痛(+),斜方肌前緣壓痛(+),右側明顯,雙側崗上航壓痛(-),雙側崗下肌壓痛(-),雙側臂叢神經耷拉試驗(-),壓頸試驗(-)。
治療思路的方針:以病人的癥狀和體征為中心,臨床物理查體和輔助檢查為依據。我們追求癥狀和體征,以及輔助檢查,相互印證。如果癥狀與體征、輔助檢查一致自不必說,當體征與輔助檢查不一致時,我們以臨床癥狀為主來選擇的治療部位的原則。
本病例就是臨床癥狀和輔助檢查結果相悖。本病例,是以上位椎體(C2~4)間盤為臨床表現陽性體征的責任椎間盤,而輔助檢查的結果是:下位椎體(C5~7)有陽性表現。故本病例,治療方法臨床選擇治療上位椎間隙C23,C34為主 。
治療思路:
病人以頸后部、后背部酸脹疼痛不適為主。 以C34為中心輔以C23C45,注射紅茴香針刀松解頸環枕筋膜、C4脊突解決軟組織粘連卡壓,改善腦供血,調整交感神經,紅茴香注射C34改善神經支配區的頸后疼痛,頭疼頭暈胸悶氣短頭疼等不適癥狀,注射紅茴香C45神經緩解頸肩背部不適癥狀。
治療間隙選擇為:C3~4/C4~5/C2~3部位;C3~4,C2~3主要治療部位,因為這個部位,主要是通常頸后部不適,的主要神經反射區,而且是頸上段的交感神經存在部位,通過治療這個位置來影響交感神經解決患者一些特殊不適癥狀
--------------------------------------------------------------------------------------------------------------------------
遼寧省區病案分享
主訴頸肩部疼痛伴頭痛1余,加重3月。
現病史患者訴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頸肩部、頭部疼痛,呈持續性·時輕時重,
病歷特點:患者訴1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頸肩部、須眉部、從后頸到頂額須眉部熱脹疼痛,又有頭暈胸悶等癥狀,呈持續性,時輕時重。就診當地醫院診斷:頸椎病。
治療思路:以C34為中心輔以C45,針刀松解后頸環枕筋膜、C4脊突注射紅茴香,解決軟組織粘連卡壓,改善腦供血,調整交感神經,射頻消融C34間盤改善神經支配區的頸后疼痛,頭疼頭暈胸悶氣短頭部熱脹感等不適癥狀,消融C45間盤緩解頸肩背部不適癥狀。
--------------------------------------------------------------------------------------------------------------------------
遼寧省區病案分享:
一. 癥狀體征:病人右側腋下胸肋及右上臂內側區域痛甚(強迫體位)。微創查體:右側鎖骨上(臂叢神經肌間隙處)觸診有結節并懼按、按之則有放射痛;右側崗上肌、崗下肌、三邊孔、四邊孔等處均有不同程度的明顯壓痛。
二. 明確診斷:頸椎病
診斷依據
1.頸肩背部疼痛伴右上肢疼痛、麻木1年
2.脊柱生理彎曲存在,頸椎活動無明顯受限,于頸椎4-7各棘突壓痛陽性,椎旁壓痛陽性, 以右側明顯,雙側斜方肌壓痛陽性,以右側明顯,雙側権間孔擠壓分離試驗陰性,無叩擊痛,右上 肢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雙側霍夫曼征陰性,雙上肢等相等長,皮膚感覺未見 明顯異常,肌張力未見明顯異常,雙上肢末梢血運正常,肱二頭肌、肱三頭朋腿反射正常,橈骨骨膜反 射正常,雙下肢等長等粗,肌力、肌張力正常,膝、跟腱反射存在,髕陣攣、踝陣攣陰性。生理反 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3,頸椎ct檢查:頸3-4.4-5.5-6椎間盤突出。
三.治療方法:紅茴香注射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原理從略)
選擇椎間隙神經行走部位、壓痛點針刀松解、神經紅茴香阻滯(神經根出口處紅茴香注射)、手法整復等。
四.術后查房(第一天):
原有癥狀體征明顯緩解:雖還有些麻木不適感,但較前已經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