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規范Operating Specifications
環境,針具,藥物,體位,穴位
一、施術前準備
1.環境 應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污染。
2.針具 根據病情、操作部位、藥量的需求選擇不同型號的一次性無菌注射器和一次性無菌注射針,一般臨床中以1ml、2.5ml和5ml注射器較為常用。
3.藥物
(1)藥物種類 穴位注射療法常用的藥物包括中藥及西藥肌內注射劑和穴位注射劑,注射劑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
(2)藥物劑量 穴位注射劑參考藥品使用說明書用量,其他肌內注射用藥總量必須小于該藥一次的常規肌內注射用量,具體用量因注入的部位和藥物的種類而各異。
在一次性注射中各部位的每穴注射量宜控制在:耳穴0.1-0.2ml,頭面部穴位0.1-0.5ml,胸背及四肢部穴位1-2ml,腰臀部穴位2-5ml??偟膩碚f,皮肉淺薄處,劑量宜少;皮肉豐厚處,劑量可稍大。
(3)藥物質量 藥物的包裝應無破損,瓶身應無裂縫,藥物應無渾濁變色且無霉菌。
4.體位 選擇患者舒適、術者便于操作的治療體位。
5.穴位 根據病癥選取相應的穴位或痛點(即阿是穴),并進行爪切定位,即以指甲在穴位上掐按出一個“十”字的痕跡,便于準確取穴,注意用力要柔和,以免皮膚破損。穴位的定位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腧穴定位圖(GB/T 221653-2008)”的定位規范。確定穴位后,患者肢體姿勢不可隨意變換,以防穴位移位。常用穴位定位可查看本書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