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TCM theory
經絡概論
二、經絡概論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經”,有路徑的含義,為直行的主干;“絡”,有網絡的含義,為側行的分支。經脈以上下縱行為主,系經絡的主體部分;絡脈從經脈中分出側行,系經絡的細小部分。
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相互聯系、彼此銜接而構成的體系。經絡系統將人體的組織器官、四肢百骸聯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經氣的活動,調節全身各部的功能,運行氣血、協調陰陽,從而使整個機體保持協調和相對平衡。
經絡系統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脈和難以計數的浮絡、孫絡等。經脈系統的組成具體見圖2-1。
圖2-1 經絡系統的組成
1.十二經脈 系指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是經脈系統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十二經脈中有經氣運行,而經氣周而復始、如環無端地周流于全身各經脈之間,起到溝通各部的作用。各經脈經氣的流注次序如下(圖2-2):
圖2-2 經氣流注次序
2.奇經八脈 系指別道奇行的經脈,包括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共8條,故稱奇經八脈。奇經八脈除帶脈橫向循行外,其余均為縱向循行,縱橫交錯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經脈之間。奇經八脈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系,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系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其二,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
3.十二經別 是十二正經離、人、出、合的別行部分,是正經別行深入體腔的支脈。十二經別不僅加強了經脈內外聯系,更加強了經脈所屬絡的臟腑在體腔深部的聯系,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擴大了經穴的主治范圍。
4.十二經筋 是十二經脈之氣輸布于筋肉骨節的體系,是附屬于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經筋具有約束骨骼、屈伸關節、維持人體正?;顒庸δ艿淖饔?。
5.十二皮部 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于體表的部位,也是絡脈之氣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是機體的衛外屏障,起著保衛機體、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證的作用。
6.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別出一絡,加上膊之大絡,總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十二經脈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經脈,即陰經別絡走向陽經、陽經別絡走向陰經。任、督脈的別絡及脾之大絡主要分布在頭身部。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中表里兩經的聯系,溝通了表里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軀干部的任脈別絡、督脈別絡和脾之大絡,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的經氣。
7.浮絡 是循行于人體淺表部位、“浮常見”的絡脈。其分布廣泛,沒有定位,起著溝通經脈、輸達肌表的作用。
8.孫絡 是最細小的絡脈,屬絡脈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難以計數。孫絡在人體內有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組織的作用。
經絡縱橫交錯地分布于全身各處,將人體內外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有聯系臟腑、溝通內外、運行氣血、營養全身,抗御病邪、保衛機體的作用。了解經絡理論,對臨床協助診斷疾病、解釋病理變化、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例如:足少陽膽經循行路徑上頭,走行于頭側部,當患者頭痛表現為側頭痛時,可辨別其為足少陽膽經循行處的病變,治療時可選擇歸于膽經的藥物,針灸或穴位注射治療時則可選擇足少陽膽經的相應穴位。由此可見,經絡對疾病的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臨床中掌握經絡理論,對疾病的診斷與防治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臟腑與經絡的關系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之間相互聯系。十二經脈在循行路徑上,有其特定屬絡的臟腑,并與其他的臟腑、官竅也發生一定聯系,具體詳見表2-3。正因為臟腑與經絡之間有特定的聯系,當體內臟腑發生變化時,可通過經絡反映于體表相應的穴位上(如穴位處有壓痛或形成硬結等);而通過刺激體表的相應穴位,又可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對臟腑的病理變化起到治療作用。這一雙向關系稱之為經穴一臟腑相關,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對這一發現評價甚高,認為是“揭示了人體體表反應與內臟器官變化之間存在必然聯系的秘密”。
了解臟腑與經絡的相互關系,對于在穴位注射時辨病辨證、選穴配穴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表2-3 十二經脈與臟腑器官的聯絡
經脈名稱 |
屬絡的臟腑 |
聯絡的器官 |
手太陰肺經 |
屬肺,絡大腸,環循胃口 |
喉嚨 |
手陽明大腸經 |
屬大腸,絡肺 |
人下齒中,夾口、鼻 |
足陽明胃經 |
屬胃,絡脾 |
起于鼻,人上齒,環口夾唇,循喉嚨 |
足太陰脾經 |
屬脾,絡胃,流注心中 |
夾咽,連舌本,散舌下 |
手少陰心經 |
屬心,絡小腸,上肺 |
夾咽,系目系 |
手太陽小腸經 |
屬小腸,絡心,抵胃 |
循咽,至目內外眥 |
足太陽膀胱經 |
屬膀胱,絡腎 |
起于目內眥,至耳上角,人絡腦 |
足少陰腎經 |
屬腎,絡膀胱,上貫肝,人肺中,絡心 |
循喉嚨,夾舌本 |
手厥陰心包經 |
屬心包,絡三焦 |
|
手少陽三焦經 |
屬三焦,絡心包 |
系耳后,出耳上角,人耳中,至目外眥 |
足少陽膽經 |
屬膽,絡肝 |
起于目外眥,下耳后,人耳中,出耳前 |
足厥陰肝經 |
屬肝,絡膽,夾胃,注肺 |
過陰器,連目系,環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