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研究Modern research
藥代動力學特點
三、藥代動力學特點
研究表明,穴位區注射藥物遠比緊鄰的穴位旁注射藥物的藥效反應快而強,這就間接證明了穴位藥效不完全取決于局部藥物的吸收。有學者對血藥濃度和靶器官濃度進行了測定,如內關穴注射125I-胰島素后5分鐘,血清、肝臟內的放射脈沖數明顯低于靜脈組,與足三里組、皮下組無明顯差異;但降糖作用卻與靜脈組相仿,且遠遠強于皮下組與足三里組。在注藥后l5、30分鐘,內關穴組血清、肝臟內放射活動仍低于靜脈組,而降糖作用相仿,此時放射活動與足三里組相仿,降糖活性也與足三里組相近,驗證了穴位注射藥效不直接取決于藥物在局部的吸收。另有學者分別在靜脈、肌內、三陰交、內關注射呋塞米研究其排鈉利尿作用,發現給藥后30分鐘,三陰交組排尿量與靜脈組相仿,但血藥濃度遠低于靜脈組,排尿量明顯高于肌內組與內關組,但血藥濃度略低于肌內組和內關組。
以上兩個實驗都證明,穴位注射后出現快速、強大的初始藥效反應并不依賴于藥物在穴位局部被迅速吸收作用于靶器官,藥效與血藥濃度無明顯相關,提示有穴位本身受藥物刺激后產生的某些生理和生化變化的參與,發揮綜合性調節作用。這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