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治療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頸肩部病癥
頸肩部疾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
答: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頸椎間盤及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頸椎生物力學失衡等原因刺激或直接壓迫椎動脈,引起椎動脈痙攣,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和迷路供血不足,從而產生一系列以猝倒、眩暈、頭痛為主癥的病癥。治療取穴:1..頸3夾脊穴、玉枕、阿是穴2.風池﹡、天柱、大椎﹡,玉枕位于枕骨隆突旁開2cm,風池穴針尖略斜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大椎略向上斜刺0.5~1寸。隔日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
答: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退行性變,如頸椎骨質增生、頸韌帶鈣化、關節囊退變肥厚、病變壓迫頸神經根而引起的以頸部僵硬疼痛、前臂、手掌及指頭放射痛為主癥的疾病,是頸椎病最常見的類型。
治療取穴:阿是穴、頸夾脊穴,頸夾脊穴以C3-C7夾脊穴為主, 若疼痛放射至上肢外側前緣,可配肩髃、曲池、手三里,若放射至上肢外側后緣,可配肩貞、天宗,若放射至上肢外側中線,可配肩髎、天髎(肩胛骨內上角處)、外關、合谷,夾脊穴向脊柱45°斜刺,天髎向肩胛骨方向橫刺。隔日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
頸肌型頸椎?。湔恚?/p>
答:落枕屬中醫“痹證”范疇,系因風寒所侵,氣血瘀滯不暢,經脈不通,不通則通,以睡后出現的一側頸項疼痛、酸脹、活動不利為主要表現的頸部病癥。查體常有頸肌痙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處壓痛,在肌肉緊張出可觸及腫塊或條索狀的改變,嚴重患者頭部歪向患側。取穴:落枕穴、阿是穴,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間,掌指關節后約0.5寸處,為治療落枕的經驗用穴。隔日一次,一般2~5次即可治愈。
肩周炎
答:肩周炎又稱凍結肩、五十肩、肩凝癥,是由肩關節周圍軟組織、關節囊、及周圍韌帶、肌腱和滑膜的退行性變和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所引起的,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可向頸部或背部放射,尤其夜間,肩部疼痛加重,患者不能入睡。體征為患側手掌觸不到健側肩關節,患肢上舉觸不到頭頸,后旋無法摸到自己的背部等。中醫病因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氣血阻滯,筋失所養不通則痛所致。取穴:1.肩 髃、肩 髎、肩 貞、肩 前、中 平 穴、條口透承山2.頑固性肩周炎 喙突、臂臑、肩胛骨外側緣 條口透承山宜強刺激,喙突進針向上外方向,肩胛骨外側進針直刺直達骨面,隔日一次,5次為一療程。每次治療結束后,囑患者回家做爬墻活動,甩手鍛煉,注意患側肩關節避風寒。
岡上肌肌腱炎
答:岡上肌肌腱炎是由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使局部產生無菌性炎癥,從而引起局部疼痛及活動受限的一種病癥,又名為岡上肌腱綜合癥,外展綜合癥。穴位注射治療岡上肌肌腱炎療效顯著。在岡上肌肌腱痛點處注射,7天一次,2次為一個療程,治療1~3療程。按此方法治療,有效率可達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