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治療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下肢病癥
下肢疾?。?/strong>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史已經20多年了,渾身上下多個關節痛,怎么治療?
答: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類風關”、“強直性關節炎”,多因風寒濕邪客于關節,氣血痹阻,導致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為特點的疾病。根據累及的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指關節 :阿是穴、八邪(第1~5指之間,指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穴)2.腕關節:阿是穴、陽溪、大陵3.肘關節:阿是穴、曲池、曲澤4.肩關節:阿是穴、肩髎、肩髃5.髖關節:阿是穴、風市、環跳6.膝關節:阿是穴、內外膝眼、足三里、委中﹡7踝關節:阿是穴、昆侖、三陰交、照海8趾關節:阿是穴、八風(第1~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8穴),隔日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
膝關節滑膜炎
答:膝關節滑膜炎是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者慢性勞損時造成膝關節滑膜層損傷,組織水腫,充血,滲出液增多,關節腔內大量積液,積血為主的一種無菌性炎癥反應疾患。肥胖者多見。急性水腫期出血滲出較多,腫脹疼痛明顯,應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行關節穿刺,將積血積液抽出,腫脹疼痛即可大部分消除。抽液后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抬高患肢,72h內局部制動,防止積液滲出。急性期過后即可進行穴位治療。
治療取穴:內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隔日一次,5次一療程,并囑鍛煉股四頭肌。 髕骨周圍壓痛點、內外膝眼橫刺透穴,禁止注射關節腔,足三里不宜深刺,下有腓深神經通過。
股骨頭壞死
答: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多因跌撲損傷,血溢脈外,惡血瘀滯,氣機不暢或因激素脂濁,入血害清,流行遲緩,凝滯成瘀發為此病,病因根本在瘀滯。治療以“補肝益腎,活血化瘀”著手。穴位注射治療股骨頭壞死效果顯著,依據“臨近取穴”原則,取環跳、居髎穴、腹股溝韌帶中點穴位注射?!吨夂蠓健罚?ldquo;環跳、主髖中,痛不可舉”,而居髎穴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其針刺活血通絡功能已被現代實驗證實。兩穴相配溫通陽氣、疏導氣機、通脈逐瘀。配合下肢牽引、局部按摩、功能鍛煉等方法,效果十分確切。環跳穴: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居髎穴: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 。腹股溝韌帶中點,于股動脈外緣進針,直刺直達骨面注射。
踝關節扭傷
答:踝關節扭傷是近踝關節部的軟組織損傷,多由于運動失度、不慎跌撲,或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筋經、脈絡及關節扭傷,以致經氣受阻、氣血瘀滯局部而成的。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治療取穴:阿是穴、申脈、丘墟、解溪、昆侖、太溪、商丘、照海,隔日一次,5次一療程,注射后可局部按摩或用灸法?!夺樉木塾ⅰ费裕捍驌鋫麚p破傷風,先于痛處下針攻。本病治療上阿是穴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跟腱炎
答:跟腱是人體最強大的肌腱,是小腿三頭肌的延伸組織,附著于跟骨結節,當外傷或慢性勞損引起跟腱及周圍筋膜無菌性炎癥時,發為跟腱炎。穴位注射對跟腱炎有很好的效果。取穴:跟腱兩側阿是穴、太溪、足三里、昆侖、承山,隔日一次3~5次為一個療程。囑患者常鍛煉腓腸肌。
足底痛
答:足底痛包括跖痛和跟底痛,跟底痛一般在足跟著力點稍前處。足橫弓勞損,足跟脂肪纖維墊部分縮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跖足等均可引起足底痛。其疼痛多為刺痛或灼痛,常波及兩踝,不能久立或遠行,局部無明顯紅腫。足底痛屬中醫骨痹范疇,多由于人體氣血不足,腎經氣虛,風寒濕外邪乘虛而入,或足部肌腠受到扭轉、跌撲等外傷,致筋脈損傷,而引起疼痛或功能障礙。治療取穴:阿是穴、昆侖、太溪,三天一次,5次一療程,注射后局部按摩足部或令患者用力跺足跟。